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   
站 内 搜 索
药价虚低比虚高危害更大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-12-24 已被阅读:
    桃 李 不言

    如果一味生硬打压药价,企业要生存,为了缩减成本,就极容易出现两种情况:一是偷工减料,二是不生产或少量生产便宜药。

    “1000多万甲亢病人遇断药危机!”上周央视报道,目前临床治疗甲亢的首选药品他巴唑,药效好,价格低,一瓶100片只要几块钱。然而这个好用的廉价药却出现了全国性的断药危机,厂家生产一瓶廉价药要亏本两块六,于是选择停产。目前,在全国需要长期服用他巴唑的患者大概有1000多万人,这些人断药,可能会发生甲亢的心脏病,危及生命。对此报道,有人指责企业缺乏对生命的敬畏,在利益面前低下了头。感觉说此话的人想必忘了曾经的“毒胶囊”事件带来的深刻教训。

    去年4月份,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《胶囊里的秘密》,曝光河北一些企业,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,熬制成工业明胶,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,最终流入药品企业,进入患者腹中。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,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,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,往往重金属铬超标。经检测,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,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,最高超标90倍,其中不乏修正药业、通化金马药业、四川蜀中制药等知名品牌。“毒胶囊”这三个触目惊心的字眼,犹如一枚重磅炸弹,再次震惊了国人。有人将其与当年的三聚氰胺“毒奶粉”事件相提并论,分别看作是关及民生的药品和食品两大领域里的标志性事件。社会各界在反思该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时发现,看病贵问题上,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药价虚高,这些年来国家一步步深入医疗改革,比如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,并严格限制药品价格,百姓的确享受到了实惠。但这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,在这种机制下,如果一味生硬压低药价,恶性竞争,企业要生存,为了缩减成本,就极容易出现两种情况:一是像铬超标胶囊一样廉价生产,二是不生产或少量生产便宜药。

    中国的药价是一个很大的矛盾。一方面,从老百姓的收入和用药支出看,中国的药价很贵,老百姓很不满意。另一方面,一味压低药价会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局面,偷工减料的药厂生存得更好,药效无法保证,创新无从谈起。而对于药品来说,最关键的恰恰是安全和疗效。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,目前各地药品采购招标过程当中,职能部门一直在刻意压低价格,想要药品中标价越低越好,但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有底线的,有的药品中标价甚至达不到成本,企业连不亏损都很难保证,更别提盈利了,还算有良知的企业于是选择停产,无底线的企业则在原材料上做手脚,其做法性质不亚于当年的三鹿添加三聚氰胺。“毒胶囊”事件中有一家名为四川蜀中制药的企业,可谓这方面的典型。

    蜀中制药曾有“普药大王”之称号,然而在“毒胶囊”事件之前,该企业就曾出过丑闻,2011年,国家药监局对蜀中制药进行了突击飞行检查(即针对生产企业的突击现场检查),发现其在某两种中成药的生产中有违法行为,主要在投料环节存在相关原料、辅料涉及虚假投料行为,存在采用非法的替代物质进行生产,用苹果皮代替苹果酸虚假投料等行为。随后,蜀中制药中药生产线GMP被吊销。有媒体感叹,这么一家颇有名气的制药企业,竟然不顾基本的法规约束与商业准则,不顾患者的用药安全,做出这等事情,令人痛心。这跟基本药物招标中的“低价中标”趋势密切相关。在投标时,企业为了中标,拼命压低投标价,但中标价格很可能低于生产成本。企业要么亏损进行生产,要么偷工减料减少成本——前者对企业来说不可持续,后者则关乎药品安全,为严禁之列。在药材价格一路看涨的背景下,蜀中制药选择了后一种方式,通过虚假投料降低成本。这是一个冒险之举,对他人健康不负责,对企业的声誉及未来也是一种冒险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“药价虚低比虚高更危险”的议论并非耸人听闻。

    李劼

 
关闭窗口
 相关资讯
 · 药价虚低比虚高危害更大
 · 乙肝疫苗还能打吗?
 · 政府投1500万为困难群
 · 第二届岭南中医药高峰论坛
 · 广东省中医院80岁13位
 · 2013影响国人幸福感十
 · 时代》评出2013年十大
 · 医保缴费大限放宽
 · 旅港乡亲情系桑梓 连续十
 · 三级医疗体系早已名存实亡
 · 21种假冒保健食品含违禁
 · 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
 · 医养健康产业三分天下 立
 · 一年医疗救助累计最高15
 · 广州美术学院等三个单位组
 · 国家中医局:中国中医药标
 · 第七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
 · 药交会开辟乳制品展区
 · 第三批援加纳医疗队将启程
 · 60岁以上困难老人可享爱